素養題對於偏鄉孩子的挑戰

108課綱強調「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考試題目也要「素養化」,以前單刀直入的考題,現在都需要以生活情境做為命題素材。

在題目出現大量時事與生活情境時,偏鄉學童卻因生命經驗所限,無法看懂題目,究竟是為什麼?

 

【什麼是素養題】

「  1+1=?

     媽媽左手有一顆蘋果,右手也有一顆蘋果,你看見媽媽手上總共有幾顆蘋果?  」

素養導向命題方式是為符合「核心素養」的課綱方針,在命題上會有幾個重點:

▶ 生活情境化

以真實生活會出現的情景與狀況作為命題的素材。

▶ 整合應用能力

考察學生是否能夠運用知識與技能來探究生活中或學術上的問題,

包含:閱讀理解、邏輯推論、圖表判讀、批判思考…等。

▶ 跨領域/學科應用

考察學生是否融會貫通,將不同領域或學科所學來處理一個主題中的相關問題。

 

【素養題最直觀的特色——題目好多字】

為了將生活中的情境與考科結合,在考題上會用許多文字來進行陳述,因此與過往的題目相比,會顯得「落落長」,同時也更考驗考生對題幹的理解與閱讀能力。

不只如此,有時候題目也會用表格或生活化的圖文替代,如LINE對話視窗、新聞畫面、小插圖…等。往往孩子在理解題意上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對於閱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偏鄉學生而言更是辛苦,因此常會發生,看到題目就放棄作答的情形。

 

【偏鄉學童面對素養題的困境】

我們訪問一位偏鄉老師,他提出幾個實務上碰到的問題:

🅧 偏鄉孩子的生活經驗不足 文化刺激低

我們常提到的「生活情境」在偏鄉地區也許長得不太一樣,孩子的生活範圍相對狹隘,生活體驗有限,部分孩子可能從未離開過居住的小村落,家裡更沒有電視,無法掌握現今時事。

老師說,偏鄉地區現在最缺的不是物資,就算孩子家裡有電視或手機,但缺乏引導與陪伴,孩子在使用資源時,往往還是圍繞在遊戲、娛樂上。因此當考卷上出現所謂的「情境題」,這些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或能夠在腦海中出現畫面。

🅧 閱讀能力普遍不佳

兒福聯盟在2020年調查「台灣兒少閱讀學習力之城鄉比較」,其中在閱讀資源這塊,偏鄉家庭不但家中藏書量較少,孩子也普遍缺乏個人書桌或閱讀環境。

而家長陪伴與引導閱讀活動,是養成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因素,但與都會區家庭相比,引導閱讀的家庭功能仍舊比較薄弱。

前面有提到,素養題需要運用邏輯與閱讀力理解題意,當閱讀能力不足,孩子可能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看懂題目」。

素養題很注重生活應用,學生需要辨別「題目資訊」及「要解決的問題」,但因題型太廣,已經不能用過往寫試卷的方式大量練習,反而需要孩子更多的融會貫通與思考,同時加強閱讀能力。

而偏鄉的軟資源(師資、人力與陪伴)原本就較都會區不足,暖鹿也期盼透過「鹿寶寶助學服務計畫」陪伴偏鄉學童建立讀書習慣與閱讀能力,不再因為看不懂題目而失分。

教育不是非黑即白,孩子不是機器人,沒有一套公式可以改變孩子

對於「核心素養」,你有沒有其他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