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拿你的東西 要經過你的同意

 

 

 

 

 

 

 

 

 

 

小學三年級的姊姊珍珍(化名)與小學一年級的弟弟祐祐(化名)是我們這次家訪的孩子。到家裡的時候正好看到珍珍在為自己的手機殼加工彩繪,媽媽準備了顏料和一些小材料,珍珍專注的完成自己的作品。

珍珍從小就很喜歡手作課程,曾經也有上過美術課,但因為家庭經濟因素沒辦法持續讓孩子上課,媽媽答應珍珍,會盡可能的準備美勞材料讓她在家裡練習。

珍珍、祐祐與媽媽一家三口一起過著平淡且幸福的生活,對媽媽而言,她只希望孩子健康、平安的成長,比起考試成績,媽媽更重視孩子的品格教育。

媽媽說,學校老師除了傳道授業外,也教導孩子做人處事的道理,但能夠最直接對孩子產生影響的還是家長。小孩現在學到的,是家長怎麼說、怎麼做、怎麼看,作為孩子的榜樣,這些都和孩子價值觀的養成息息相關。媽媽不會要求孩子要做到百分之百完美,而是希望該學的東西、該有的禮貌要有,剩下就是靠孩子自己努力。

培養孩子金錢觀

我們觀察到,許多低年級的孩子尚未建立金錢觀,生活所需都有家人準備好,對於「想要」與「需要」無法清楚分辨。

對於這點媽媽分享,她平時會帶珍珍和祐祐一起去逛超市採買生活用品,讓孩子知道商品的價格,對物品的價值開始有基本的概念。媽媽也會設定採買的預算上限,東西不是想要就能擁有,家裡的東西都不是平白無故獲得,而是媽媽辛苦賺錢,才有能力購買。有了這個生活體驗,孩子也更能學習到惜物與財務觀念。

甚至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次媽媽帶孩子到外面吃飯,一客豬排180元、雞排170元,媽媽點了豬排要和弟弟一起吃,弟弟卻說為什麼要浪費錢點豬排,這個比雞排貴了10元。

孩子在這個年紀能夠懂得適量消費,懂得體諒媽媽賺錢不易,是很棒的事情!

孩子教育的花費不能省

珍珍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會留在學校的課後照顧班寫作業。媽媽原本以為孩子的功課問題和作業會在課照班完成,但問過老師後才知道,學校只會要求小朋友寫作業,寫完的人就可以到外面玩。

因為作業沒有人檢查,因此媽媽下班後還是得親自幫孩子訂正作業,如果有寫錯或寫不好的,就需要重新來過。這點對媽媽和孩子來說都很辛苦,一方面因為課綱不同,媽媽教孩子的方式總是和學校老師不一樣,雖然答案一致,但公式與解題概念不同,讓孩子也很困惑,媽媽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另一方面,珍珍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每次因為訂正功課拖延到就寢時間,導致孩子睡眠不足。且熬夜寫作業,孩子精神不濟,寫作業的品質與速度也不佳。

有一次,珍珍在家裡訂正功課,當時已經晚上十點多了,孩子突然爆哭,告訴媽媽:「妳都不知道我壓力有多大!」這句話嚇壞了媽媽。

媽媽也曾想過,不如就讓孩子好好休息,作業寫錯等到隔天讓學校老師來處理。但轉念一想,又不希望讓孩子養成得過且過的心態,還是希望孩子堅持完成今日作業。

媽媽告訴珍珍「我不會規定你考試要考幾分,但是該完成的作業有錯誤就要改。」當天珍珍邊哭邊寫作業,媽媽也一邊在思考著,到底一年級的孩子從何學來「壓力」一詞,以及孩子的壓力來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媽媽還是決定讓孩子到有授課的安親班,除了能讓媽媽安心工作,孩子的課業問題也能得到妥善的照顧。

現在孩子的作業會在安親班完成,有錯誤需要訂正會由安親班的老師協助。回到家後,媽媽就不會再過問功課問題,也從這個事件更小心的處理孩子的學習壓力。

別人拿你的東西  要經過你的同意

媽媽從小就教孩子「懂得分享」,在家人之間的相處,如果有好吃的、好玩的,也習慣性互相交流。「分享」看似是很棒的美德,但進入校園開始與同儕相處後,狀況就有些轉變。

孩子在安親班的時間會待到比較晚,為了怕孩子肚子餓,媽媽會準備一些小點心讓他們帶去。但祐祐的點心總是被同學吃掉,媽媽問說是誰吃的,祐祐也不知道。

有一次,祐祐因為肚子餓,看到安親班桌上有水果,就把它吃掉了。事後同學找老師告狀,說祐祐吃掉他的水果,媽媽也為此買了水果到補習班賠禮。

祐祐很困惑,為什麼別人總是把他的餅乾點心吃掉,但他吃別人的水果會被處罰。因為在孩子過去的家庭經驗當中,大家互相分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媽媽告訴祐祐,以後別人要拿你的東西,無論是點心還是玩具,這些都需要經過你的同意,這才是「分享」。同樣地,你如果要拿別人的東西,也需要經過別人的同意。

在這個事件中,也讓媽媽開始對兒子有一些擔心。因為在同儕衝突中,祐祐就像個好好先生,被欺負了也不會告訴老師,媽媽更害怕校園霸凌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祐祐可以更懂得保護自己,如果有狀況也需要即時讓老師介入協助。

我們問媽媽  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是為了要學習知識,這樣才知道國字怎麼寫,才能好好生活。

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其天賦,每個孩子都不要放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