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是沈重的包袱
108課綱的第二份挑戰,主要發生在高中的學生。
「學習歷程檔案」作為甄試入學的書面資料,取代過往備審文件,讓升學制度不再侷限於傳統紙本測驗,更能展現孩子在不同領域的多元能力,並反映出其學習軌跡、個人特質與發展潛力。
看似在升學路上開拓新的管道,讓擁有不同領域特質的孩子都能被看見,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爭議呢?
【什麼是學習歷程檔案】(資料來源:作伙學!)
學習歷程檔案呈現考試外的學習成果,並藉由高中開設的多元選修課程,探索學生自身興趣與發展。與過去備審資料不同的地方在於,並非以獎牌、獎狀等成果為主,更多展現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歷程。
學習歷程檔案包含六個項目: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習歷程自述/其他個別校系指定資料。
▶基本資料、修課紀錄
除了學生基本資料外,包含學習科目與在校成績。
高中學校會在每學期將資料上傳至政府建置的「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
▶課程學習成果
學生可選擇傳統基礎學科、實作課程與活動等,呈現最有興趣與最努力的科目成果。
作品格式不拘,可以是成果作品、歷程紀錄、心得或學習單等。
▶多元表現
包含幹部證明、社團證明、校內外競賽、服務經驗與自主學習計畫成果等。
▶學習歷程自述
高中學習歷程反思、就讀動機與未來學習計劃、生涯規劃等。
▶其他個別校系指定資料
依照欲申請之校系規定。
*在申請入學時學生於「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勾選三項課程學習成果與十項多元表現交付大學端審查與評分。
–
【學習歷程檔案用在哪裡?】
高中升大學的入學管道包含:繁星推薦、分發入學(指考)、申請入學(學測)…等。
「學習歷程檔案」將用於申請入學之備查資料,計分比重併同甄試分數最少佔一半。
✓採計項目
☐學測成績→不超過50%
☐校系自辦甄試+學習歷程檔案→不低於50%
【問題在哪裡?】
聯合報在2022年有做一份民調,顯示「學習歷程檔案」之挑戰:
▶ 92.3% 高中實施學習歷程檔案遭遇困難
▶ 64.7% 不確定大學參採標準
▶ 54.2% 學生上傳意願低
▶ 51.9% 學生壓力與作業量過大
▶ 50.7% 教師對學習歷程檔案認知不一
三年級,小米(化名)
每學期都認真做學習歷程,壓縮很多準備學測的時間,等考完才發現其實還是用考試成績決定高度,真正有能力、熱忱的人,根本連心儀大學的門票都拿不到,完全失去讓教授看到作品的機會。
三年級,白老鼠(化名)
學期末總是有大量的作業與考試要完成,再加上很多老師其實不了解108課綱,而以其作為理由,逼迫我們做出不合理數量的報告,學生心力交瘁,但為了進入好的大學而不得不配合要求。
二年級,Steven(化名)
不確定製作方向是否正確,沒有前例能參考,教授希望看得到和學校老師教導的不同。
一年級,小明(化名)
你想要一個16歲的高中生決定未來30年的志向?而且我們那麼辛苦做學校歷程一堆教授都翻翻而已,那我們做心酸的喔?那這樣他上課我們也聽聽就好,編排課綱的人要不要自己來做看看。
【我們的看見】
108課綱自2019年8月開始實施,至今已經三年多,在「學習歷程檔案」的部分,從問卷上顯示最多學生反應的是:
✓「學習歷程」所衍生之作業與報告,壓縮考科準備時間。
✓ 考試制度讓「學習歷程」之立意無法完全展現,最終淪為為做而做。
✓ 高中老師與大學審查教授對於「學習歷程側重」標準不一,學生無所適從。
許多人都在期盼能有更多配套措施,讓認真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的學生能夠在升學上更有優勢,而非為做而做,且投入的時間效益不明。
或許讓「學習歷程檔案」作為一個選項,而非硬性規定,學生可以自主決定,將時間分配在考科準備或展現自我特質,真正讓學習歷程能夠呈現考試之外的學習軌跡。
—
教育不是非黑即白,孩子不是機器人,沒有一套公式可以改變孩子
對於「核心素養」,你有沒有其他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