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不夠,是因為上課時間太長嗎?

最近寒流來,天氣冷颼颼讓人只想躲在被窩,每天早上都在與鬧鐘打架。

而學生的起床時間又相較許多上班族更早起,兒福聯盟在2020年調查「台灣學生睡眠情形」,指出台灣國高中生平均早上6時12分起床。

【學生年齡越大,睡得越少】

此外,這份調查發現,學生平均晚上11時15分入睡,平均睡眠時間僅6.9小時,而高中生又比國中生少睡1小時,年齡越大睡得越少,但卻相同的早起。

美國睡眠學會建議,13歲至18歲之間的青少年,每天睡眠時間應為8至10小時之間,顯而易見多數的學生無法有足夠的睡眠。

【學生睡不夠,是因為上課時間太長?】

在2017年及2021年,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開始有了針對孩子睡不夠的相關提案。

 

「高中及國中小上課時間調整自9時至15時」——2017年

「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9:30到5:00」——2021年

 

 

 

 

 

 

 

 

 

 

 

 

 

 

 

 

 

 

 

 

 

 

第一次的提案,其實就引發了正反兩方激烈的討論,提案內容指出:「台灣為世界上上課時間最長的國家(10小時),學生上課時間過長、家長安排補習時間過長,造成學生一天只能睡5-7個小時,導致上課無法專心且影響發育。」

而第二次提案的內容更簡短,只提到:「學生睡眠不足上課常會打瞌睡。」但附議人數高達萬人,可見「孩子睡不夠」這件事已成為多數人的共識。

 

【教育部回應:學生睡不夠與在校時間沒有正相關】

針對第一次的提案(2017年),教育部的回應中提到:「探究造成學生睡眠不足的原因相當多元,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的長短實無法直接推論為影響學生睡眠時間的單一原因。」

究竟孩子睡不夠,真的是上課時間太長要背鍋嗎?

 

【我們的觀察】

在第一次提案中,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家長安排補習時間過長」,在台灣的補習文化已經行之有年,做父母的無不望子成龍成鳳,在早年因缺乏資源可以好好讀書的家長,常會將這個缺憾放在子女身上,希望孩子才藝、課業樣樣精通,學校不夠的就交給補習班,彷彿沒有補習,孩子的競爭力就會落下一大截。當然也有許多結構性議題,如家長因為工作無法照顧與接送小孩,因此補習班或安親班變成一種「托兒中心」。

在不同年級上,學業壓力與讀書時間的比重也不同,扣除在校時間、補習時間(或將沒有補習的孩子一併討論),如果孩子需要更多時間準備課業,也許需要討論的就不是「時間」,而是「課業壓力」。

其實「孩子睡不夠」這個議題,影響因素確實多元,網路社群時代與元宇宙興起,休閒娛樂的樣態與形式都在間接與直接的影響學生的「時間管理」,想像我們作為一個學生,如果一天80%清醒的時間都在讀書或與課業相伴,我是否會需要有休閒放鬆的時光,但準備完作業、功課與學習進度後,我的休閒時間只能擠壓睡眠時間來換取。

當長期陷入睡眠不足,除了孩子的發育受影響,也容易產生情緒障礙與疲勞。未來當我們在要求孩子課業的同時,也要留意睡眠時間的部分,提醒孩子課業要顧,但睡覺也很重要!

教育不是非黑即白,孩子不是機器人,沒有一套公式可以改變孩子

對於這一題,你有沒有其他見解